冥想和催眠,区别在哪?
发布时间:2021-09-05丨点击量:2232
在意识光谱上的不同意识区间
冥想和催眠都是能让一个人进入不同精神或意识状态的方法,如果根据肯恩‧伟博意识光谱的模型来说,放松、发呆、白日梦、冥想、催眠、禅定…都各是光谱上不同的意识区间,但这些区间并没有非常绝对的间隔,且彼此会有重叠。
操作时有共同性,也有相异处
冥想大多是引导人们去想象(观想)或是去经验一些美好的、特别的时光,或光明的事物、以及放松的情境,会依着目标的不同,设定不同的体验场景,它确实可以带来一些情绪缓解,当下感受到身心的舒缓,但当你结束这个冥想,在现实层面上又遇到类似让你紧绷的事物时,依然会感受痛苦,这是因为有某些更深的阻碍并没有被解除或者是内在需求没有被满足。
而催眠也会依着目标性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操作方向,除了会让人投入到某段经验外,还会去追踪这段经验所引发出的情绪及身心感受,继续往潜意识更深处去探索或是进行疗愈。
注意力层面上的不同
若以内在注意力去区分的话,冥想更多是发散的,而催眠是聚焦的。冥想的核心是体验,而催眠的核心除了体验外,多了指引(有时会应用暗示,暗示也算是一种指引)。而纯粹的体验,本身是比较发散的注意力形态,指引或暗示是较聚焦且具有目标性的。
所以如果是催眠引导,我们除了会引导进入场景之外,并会透过场景让人专注于一项特定的任务,去启迪、发现、探索那个更深隐藏中的自我。而冥想则不一样,它是观察到自己正在构建这个场景,且仅是身在那个场景中,经验那个场景所带来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