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父母之于孩子,是不爱,还是不会爱? 详情展示

父母之于孩子,是不爱,还是不会爱?

发布时间:2021-06-12丨点击量:784

父母之于孩子,是不爱,还是不会爱?

● 北大高材生12年没回家过年,拉黑父母6年,写长文回顾自己与父母糟糕的关系

  ● 小C学龄前被诊断为自闭,父母否认并拒绝就医,坚持训练教育孩子朝着清华北大去,当发现孩子的智力和精神都出现问题,决定放弃小C并生下另一个孩子

  ● 她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族里,被公认为克死弟弟的命硬之人,从小在母亲的仇恨眼神里长大

  ● 5岁之前的记忆完全没有,从小就有一种莫名的焦虑、恐惧和愤怒,身边人说自己太高冷,自带哀伤脸,生育之后出现严重产后抑郁

  ● 经历了失去两个孩子的伤痛,从不允许家里谈论起这些过往,存活下来的孩子中有一位出现精神障碍退行到只能进行简单交流

。。。。。。


读到这些故事,你的感受是什么?伤感?读不下去?胸口堵?还是仅仅感叹一句?也许你还会觉得,这么伤感的故事,还是不要讲了吧。


这是我们面对创伤时一贯的防御:否认、回避、压抑、隔离。。。

 

经历过匮乏、饥荒、文化大革命等的父母中通常会有的口头禅是:“我们小时候哪有你们现在这么幸福”,虽然部分人能够通过自我的悟性和认识去体会,去掩饰这种反应,但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感受是灵敏的,他们无意识的一些反应还是会被孩子捕捉到,这也是北大高材生所体验到的——父母的爱中总是带着恨。


小C的母亲在小C的记忆里一直是面无表情的妈妈,对小C的情感没有太多的回应,只是严厉的管教孩子顺着自己的意志去做事,因为小C的妈妈也出生在一个功能很弱的家庭,充满暴力、争吵、指责、贬低

家里两个孩子都因疾病,出生不久就离开了,父母决定将这种伤痛深埋,甚至不允许家里任何人再提起,同时,为了掩盖这种创伤,父母努力变得很正能量,但活下来的孩子却承接了这个创伤,并以精神症状呈现出来。

 

这些曾经经历过创伤的家庭到底发生了什么,孩子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那些祖辈、父母不愿谈论、体验的痛苦,都以精神财产的方式传递给了下一代,这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代际创伤

 

它的一个简单的解释就是:创伤事件的影响不会终止于亲身经历创伤事件的当事人,也会波及到处于该环境的重要他人。比如:祖辈隔代之间,父母子女之间。

 

创伤的分类:


A. 广义的创伤,即广泛性的创伤事件,不具特定的时代背景。如抑郁、虐待、犯罪、物质滥用等具有普遍性的一类创伤。


B. 狭义的创伤,是指特定的创伤事件,特别是集体性的重大创伤性事件。如战争、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新冠疫情等。

 

这两类创伤也不能截然区分,会有重叠的地方,因为社会之内有家庭,家庭之内有个人,具体到每个家庭,每个个人的时候,狭义的创伤也会成为广义的创伤,影响到每一个家庭和个人,通过养育方式、依恋类型、沟通方式进行传递。

 

1) 没有被原生家庭养育好的妈妈,可能在生产后,内在受伤的婴儿被激活,出现产后抑郁,抑郁的妈妈在养育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没有更多的功能和情感空间去回应和照顾孩子,妈妈的创伤就会通过这样的方式依附(镶嵌)到孩子的身上。

 

2) 在一个恶劣环境、物资匮乏的情境下长大的父母,“竞争心态”可能会比较强烈,因为不争取就会得不到,孩子也往往成为这个“竞争心态”的牺牲品,总是在努力前进,焦虑着停下就会失去本来已经拥有的,不能享受“无条件的快乐”,所有的快乐都要通过努力和“痛苦”来换取,有很强烈的“不安全感”,所以也很难活在当下。这样的内部价值取向如不经过反思,会一代代传递下去。


3) 痛失过亲生孩子的父母,会更加珍惜存活下来的孩子,对逝去的孩子的期待也会下意识的放到活着的孩子身上,可能会更加严厉或者放任活着的孩子,父母和孩子边界模糊的状态下,会导致孩子的分离个体化失败,从而使孩子对自身及环境持有僵硬的适应不良的认知模式

 

父母对创伤的过度否认,会让自己在与孩子互动相处中变得沉默,过度的沉默导致孩子难以用言语表达和父母交往时的感受


同时,沉默也意味着否定和冷漠,将引导孩子形成怯懦和退缩的行为方式

 

父母自身没有处理和压抑创伤体验,也可能会渐渐的变得情绪不稳定,同样一件事情上,当心情好和不好时会出现前后不一的回应,对于一个自我还未完全形成的孩子而言,会处于矛盾困惑中,不知怎么做才是对的,会让孩子丧失对父母角色的一致性,变得不知所措,或归咎自己。


一个归咎自己的孩子也许需要漫长甚至一生的时间去相信“孩子,这不是你的错”。

 

曾经受过创伤的父母会把自己放在一个受害者的位置上,将自身一些应当完成的情绪处理或愿望,期待通过孩子来完成,并且如果孩子不按照他们的意志来配合,就是伤害了他们,这会让孩子产生难以言说的内疚和愤怒(我让你感觉受伤了,可我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需要背负这些)。

 

在一个家庭系统中,父母在经历创伤时,把对事件的情绪和感受关闭,不去体验,孩子就会成为创伤的容器,因为孩子是敏感的。

 

在与父母的关系上,也许我们需要深思一个问题,父母是不爱我们,还是不会爱我们。

在与儿女的关系上,也许父母不应责备孩子太脆弱,毕竟,你们也没有向他展示过很多的美好。

广州市心韵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荔湾区白鹤洞街中海花湾壹号C1栋923室(地铁1号线—西塱站—广佛线—鹤洞站)
粤ICP备20060967号   百度地图   电脑版 | 手机版
广州市心韵心理咨询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打造专业、严谨、恪守行业伦理的心理平台,为来访者提供青少年抑郁症、分离焦虑、心理测评、心理辅导、心理医生在线咨询、社交焦虑障碍、青少年心理、心理咨询机构、婚姻咨询师、青少年心理教育、心理焦虑等方面的服务。